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赋能新疆公益行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5-01来源: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
4月24日,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和新疆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主办,北京协同医药医学创新促进中心(CMAC)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承办的“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赋能新疆公益行”活动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此次活动以“加强药品监管能力,提高风险管控水平”为主题,围绕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学科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旨在为新疆医疗机构提升药品风险管控水平赋能,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CMAC理事长李景成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第25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王欣共同主持。
新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陆晨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药品监管能力是医疗质量安全的生命线,也是医院创新发展的压舱石。此次研讨将继GCP交流后,进一步推动监管科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强化风险防控与监管创新,医院将持续打通“临床研究-药品应用-患者安全”全链条,并作为疆内具有最多GCP专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更多承接高质量的临床试验项目。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时立强在致辞中强调,药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此次公益行旨在通过精准赋能,助力新疆构建更高效的药品监管与风险防控体系。新疆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永强表示,新疆地处“一带一路”核心区,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既是保障各族群众用药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是服务区域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新疆药品安全管理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学术报告阶段,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张伟会长深入解读了国办53号文件,系统阐述了中国药品监管现代化的战略方向和“标准先行、科技赋能”的监管新范式。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李国庆副会长结合新版《赫尔辛基宣言》,呼吁构建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伦理审查与药物警戒体系,通过数据共享与风险预警联动机制,筑牢受试者权益保护防线。北京医院药学部胡欣主任药师围绕国内外典型案例、政策法规,结合与实践经验,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风险防控展开深入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研究型病房董瑞华主任分享了建立研联体去中心化信息系统的创新实践,为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提供高效解决方案。新医大一附院药学部主任杨建华从对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出发,全面展示医院在合理用药监测、科研转化平台搭建及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中的突破性成果。
研讨会前,研究会一行专程到新疆自治区药监局与崔燕书记、罗志辉副局长及有关处室领导进行座谈,就监管和行业所关心的话题和未来双方合作事宜开展了热情友好的交流讨论。
本站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CNCSDR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京ICP备14043040号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信息中心建设和维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邮编:1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