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领导受邀参加我国创新药产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论坛
发布日期:2024-11-27来源: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
11月18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联合主办的我国创新药产业“走出去”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成功举办。作为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的系列专题之一,论坛围绕我国创新药产业国际合作创新实践、创新药国际市场格局与海外市场机遇、出海模式与有效策略、产业链协同出海、海外本地化生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孝洋、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朱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茂春分别为论坛致辞。
王孝洋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我国医药工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医药产业国际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他建议持续深化医药工业国际合作,把握全球生物医药加速迭代的新趋势,加速前沿和原始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布局,与全球领先的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行业组织等有关各方建立创新合作机制,围绕研发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行业自律、公共治理等相关领域搭建合作平台,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大力开拓全球市场,鼓励医药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加快创新药、高端制剂和医疗器械及中药等产品的走出去步伐。
朱刚表示,随着我国创新药自主研发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药产业出海步伐明显加快,小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创新药出海取得实质性进展,创新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实力更强、动力更足、空间更广。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创新药产业“走出去”过程中尚存在自主出海成功案例不多、跨国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产业出海质量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他建议发挥政府间国际产业合作平台优势,支持医药工业创新生态蓬勃发展,打造高水平产业走出去服务平台。
王茂春表示,当前,出海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热点词汇,尤其在创新药领域更是备受关注,代表了我国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国际发展水平,我国医药产业国际化也已从原来的中间体、原料药出口贸易发展到了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全面出海新的历史阶段。同时,我国创新药国际化依然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相比较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创新药出海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面临的挑战日趋复杂严峻。创新药产业进一步高质量的国际化发展还需要我国各级政府、产业和企业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主题演讲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海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连山、和黄医药执行副总裁崔昳昤、科伦博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葛均友、国际药物信息协会中国董事总经理王彤焱、普华永道中国医药医疗行业主管合伙人徐佳、有关领导和专家从不同层面探讨了创新药出海的策略和路径。
研究会张伟会长应邀做了题为“药品监管助推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报告。
张伟认为,产业出海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中国医药产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他指出,创新药国际化面临我国创新药产业影响力不足、海外临床试验与注册能力不足、价格体系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地缘政治因素等内外部挑战。对于如何实现医药产业国际化,提出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建议发改、工信、商务、卫健、药监等政府部门加强联动,加强药品监管国际合作,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目标市场、出海模式和合作伙伴。他还向与会者简要介绍了联想集团20年从中国制造到全球经营的出海经验,即三大支柱支撑:一是全球化供应链,二是全球化研发体系,三是本地化经营管理;两大基座建设:数字化和ESG。
在“政策引领,多方合力,助力创新药出海”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邵蓉、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少雄、复宏汉霖全球战略与项目管理总经理盛严慈、迈威生物高级副总裁胡会国、长三角医药创新发展联盟副秘书长、天汇资本合伙人田继康就创新药出海模式、监管政策、市场选择、资本赋能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本站由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CNCSDR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序号:京ICP备14043040号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信息中心建设和维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 | 邮编:100050